2017年5月27日

重新认识中国人的人性

———《中国人性分析报告》读后感

主张人性本善的中国人,却让绵延几千年的封建王权制度为自己造出一个非常缺乏人道,非常不善的官场化、功利化社会。而主张人性本恶的西方人,近500年来竟创造出一个相对科学、民主、自由、富裕、更尊重人道的社会。这个巨大的悖论是怎样产生的呢?

人性,应该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善恶,应该是指人的自然属性。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断言人性本善的人是战国中期的孟轲,而黎鸣认为:人性的本质就是自私。自私是天经地义的,非善非恶,只有当某人的自私妨碍了他人的自私,才谈得上是恶;只有当某人自私的同时又尊重或有利于他人的自私,才谈得上是善。所以,正确的善恶观,应是:损己利人是小善,利己利人是大善,损人利己是恶,损人不利己和损己不利人是大恶。

孟子“人性本善”的根本错误,是他把人的社会属性善当成人的自然属性,无视人的自私本质,其最大的危害是:让人误认为自私是恶,使人们都不敢承认自私,结果是人人都充当伪君子。

从孟子的性善论出发,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性都是善的,那么,被神化为天子的君主,他的人性本善,就更不必说了。因此,人治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最高统治者是神,是圣,人民的道德楷模,全国人民不必有什么思想,只需与最高统治者保持一致就行了。他可以指责任何人,但任何人都不能指责他。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传统之所以源远流长,正是“人性善”论给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使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渗透进了专制主义的意识形态,使传统的中国人格深深打上了主奴意识的烙印,以至于中国的百姓总喜欢做有个好皇帝君临天下的美梦。

另一方面,从性恶论出发,很容易导致法治社会。因为人性本恶,则君主也好,英雄也好,平民也好,其人性都是恶的,从而谁也不要假装君子冒充善人,谁也没有资格凌驾于法律之上,脱身于监督之外。而且,一个人的权力越大,可能造成的危害也越大,越需要更严格的监督和约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人性善的幌子下,集权统治者高喊“大公无私”的口号,干的却是“私天下”的勾当,不仅集天下财富于一身,还集天下权力于一身。在这样的社会里,一方面是任皇权的人性无限膨胀,另一方面是对百姓人性的无限压抑。人民不仅没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甚至生命权也没有任何保障,只有在忍无可忍的时候揭竿而起,推翻坏皇帝,再找个好皇帝。聪明的中国人很少从制度建设上动脑筋,却深深在有一个好皇帝的期盼中做梦。即使是经过几千年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的今天,很多老百姓仍是忘不了王权统治的“好处”,一个明显是例子是,当前很多反映大清王朝的电视剧,尽显皇帝的“博爱”、“英明”、“风流多才”,“皇上万岁万万岁”似乎是平民的心声,而“奴才罪该万死”却反映出中国人心灵深处“奴性”的劣根。

黎鸣先生从人性的角度,探讨中华命运的兴衰,他认为:

正视人性,才能认清过去的历史
正视人性,才能把准现在的方向
正视人性,才能开创未来的美景

我基本赞同黎鸣先生的观点(虽然书中也有个别细节不能令我充分信服),我个人对中国人及中国历史的基本观点是:

中国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的问题。中国人的思想,决定了中国人的命运。

一、中国的官场文化及奴才人性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基本上以官场为活动中心,一切以权力为中心,为权力服务。单纯官场的三大陷阱:1、最高权力缺乏有效的约束;2、权力的私有;3、权力的滥用。自古以来的儒家文人没有谁为填平这三大陷阱,或至少避开这三大陷阱提出过真正的良招。

官场文化使中国老百姓受到无穷的压迫,逐渐造就人中国人的“奴性”。20年代,鲁迅借《阿Q正传》狠揭国人面目,。阿Q的人格实即为鲁迅先生心目中中国人的人格-懦弱、无知、猥琐、虚伪、卑鄙、奴性、毫无自尊、欺善怕恶”。

中学时代语文课中学习鲁迅的作品,想当年我对鲁迅文学的认识是非常肤浅,并没有产生过多的共鸣。多年后,我重读鲁迅的文章,可以感受到鲁迅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深深的心痛。鲁迅的“弃医从文”,是因为鲁迅认识到了,肉体可以医治,而中国人内心的扭曲,却是药物所难于医治。

于是我读懂了鲁迅。

二、多数中国文人难以承当知识分子的大任

中国文人多数并没有鲁迅铁骨铮风,更糟的是,许多中国文人象风中芦苇左右摇摆,可以随时背叛别人,也可以随时背叛自己。

先秦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值得称道的时期,这段时期中国人思想的活跃,以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文化的原创性,在此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几乎成了绝响。中国现在把一般读过大学的人统称为知识分子,实在是一种语误,就好像我们把一切会吃饭的人都称作生产粮食的农民一样荒谬。读过书只表明某人接受过一些传统的、普通的书面知识(这些书面知识并不都是正确的,某些时代的书面知识,以现在的观点看来是极其落后反动的,而现在的书面知识,若干年后也可能成为落后反动的)。在西方,人们更通常称具有敏锐的批判力和丰富的创造力的社会思想家为知识分子。

1、中国文人没有批判社会的思想勇气。“学而优则仕”求取功名,投身科举是中国文人惟一的前程,在此情景下不难理解,中国文人最善长的是歌功颂德,其次是告密,再其次是玩弄权术,再其次是明哲保身,最次也须是息隐山林。

2、中国文人没有批判社会的思想武器。中国社会历来是“思想大一统”,文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即使有,也不敢、或没机会表达出来,最后至多含恨而终。中国文人也缺乏为追求真知而献身的精神,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论武器,没有令统治者遵守的游戏规则,没有通行全社会的理性的公正。中国人只有刑和礼,而且“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3、中国文人也没有批判社会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具有了基本人权的现代公民社会中的公民才可能拥有。在中世纪的中国,不要说中国文人,一切人只有两种活法:要么顺从,要么以死相抗,除此之外,几无可能逃避。

三、中国人强大的生命力

一位名叫E.A.罗斯的西方人说:“中国人比白人有更大的生命力。“中国人的忍耐力简直强大到似乎没有了神经”,中国人劫运重重、流亡颠沛之中,照样可以维持生命。“华工苦力可以靠一只死耗子和几把大米过活,即使一天的工资只有10美分,他们也肯干,而美国人没有一个半美元到两美元是无法养家糊口的”。现代中国的小学生天天背书做作业,不许越雷池一步,西洋的小学生若受此待遇,怕早就变疯了。中国的留学生到了西方,也是最刻苦、活得最累的。

西方人不能想像自己像中国人那样活着:那么屈辱而缺乏人的尊严,那么艰苦而缺乏应有的所得,那么悲惨却还能坚忍地生存,那么贫困却还能态度安然。

1、长期以来极权专制统治的严酷的社会生态环境在中国人生理、心理上产生的遗传。

2、长期以来儒、道等的伦理思想共同对中国人的精神性的遗传,如来世观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生死在命富贵在天,等等。

在《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一书中,黎鸣讲述了中国人的19大问题,如“为什么中国人一盘散沙”、“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赞美领袖”、“为什么中国近代不产生科学技术的革命”,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中国人的人性,值得进一步深思。

相关资料:
《中国人性分析报告》
作者:黎鸣 编辑:何宗思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2003年2月第一版


来源:网络

上一篇 » 官场三十六计

下一篇 » 端午闲谈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