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记

首页|趣图|段子|网文|视频|朗诵

看“三国”知“成败”

文/肖玉祥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由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相比之前央视版的《三国演义》,有其“差异化”的作品思路,却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成功之处。其中对于“天下兴衰”的揭示,又何尝不是今天企业成败的关键?!

笔者仅从事关企业成败的“领袖、文化、管理和团队”四大要素出发,来谈谈笔者对于《新三国》的一些粗浅理解。

一、领袖

《新三国》对于剧中领袖人物的刻画,可谓“颇费心机”,对于我们当今的日化企业,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启发。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企业”。

1、先来说曹操。

曹操是一个真正“胸怀天下”的“帝王型”企业家,也是一个真正能成大事的企业领袖。他不仅有江山一统的远大志向,而且胆色、谋略过人,相人和领导能力极强,连“绝世奇才”司马懿也敢被其所用,而且对曹操五体投地、心悦臣服。

正因为如此,曹操敢于单刀刺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几经失败却能东山再起,拥有战将千员,雄兵百万,有着三国最辽阔的地盘。这还不算,即使晚年曹操,也还在天天想着如何“灭蜀吞吴”。

这种“帝王型”的企业家,最形象的应证了“心有多大,天下就有多大”的经营哲学!这样的企业领袖在国内的日化行业可谓非常稀有,屈指可数,所以他们的企业能在行业出类拔萃,傲视群雄。

2、再来说刘备。

刘备算得上是个人物,曹操自己当年也有“天下英雄,惟曹与使君也”,但仅此而已。刘备虽然也有中兴汉室、江山一统的远大志向,但他比不上曹操的地方太多了。因此,笔者把刘备称之为“诸侯型”的企业家,也就是说他有非同常人的志向和胆略,但相比真正能够“胸怀天下”的曹操,还差之甚远。

我们把刘备事业分成两个阶段:初创阶段和蜀国阶段,这样容易读懂刘备其人。

初创阶段的刘备,也可以说是“草根刘备”,有着干一番大事的抱负,虽然屡屡不得志,并时至中年;但这个时期的刘备,有着明确的、一般人不敢企及的事业目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正因为如此,他桃园三结义有了“刘备集团”事业的雏形,并在“三顾茅庐”之后得了天下奇才诸葛亮,帐下又聚集了黄忠、赵子龙等一帮执行能力非常强的猛将,事业很快如日中天,并因此入主西川(今四川成都),终于三分天下创立了蜀国。

蜀国阶段,本应是刘备事业走向更高阶段的开始,相反刘备却很快走向衰败。

入主西川的“刘备集团”,才三分天下,未经几年,虽然表面仍是礼贤下士,但却开始有些志得意满,甚是飘飘然,颇有“以为天下都姓刘”的骄躁。以至刘备晚期,终于因为三兄弟一意孤行招致兵败!可见,刘备才三分天下就如此骄傲,更何谈天下一统、中兴汉室之大业?!

“诸侯型”企业家的最典型特征,事业初期经常有着帝王般的惊天言论,但一旦事业小有成就,便经常面有得色,典型的诸侯王爷作风,往往因为骄躁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再来谈东吴

东吴的孙氏家族,在三国的领袖排行里,可以说排在最后,也最算不上人物。因此,东吴的家业和地盘也是最小的。笔者称之为“平庸型”企业家(领袖),典型的特征为小富即安,偏安一隅。

如东吴集团的创始人孙坚,在击败董卓的西凉军之后,急急进军早已是满目废墟的洛阳,与其说他急功近利,还不如说他相比追天子的曹操,虽勇力可嘉,却谋略不足,回师途中终于因为一个皇帝的玉玺,白白丢了性命。

之后接班的孙策,也是有勇无谋,乏善可陈。

到了孙权,就表现的更露骨了,只要能守住东吴这一亩三分地,就心满意足了。即使在东吴实力最鼎盛的时期,谋个区区的荆州,也是折腾了几代人,费了好多年,更何谈天下乎?!

可见,领袖对于企业成败的至关要素,一览无余!

二、文化

对于平庸的“头”来说,文化其实也没什么;但对于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来讲,文化却是企业最核心的“灵魂”。

因此,三国中领袖的不同,便有了不同的文化。

在孙坚急赶着进洛阳、找皇帝玉玺的时候(在曹操看来就是一块石头),曹操却舍命追天子,终于如愿以偿挟得汉献帝,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献帝为藩号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并利用文化的软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削弱敌人。

刘备也不甘示弱,虽然兵微将寡,不敢与众诸侯直接争锋,但嘴巴一点都不饶人,甚至比曹操把文化玩得还要璀璨夺目!他以“刘皇叔”和“中兴汉室”为藩号,将自己的文化大胆定义为“汉室正统”,并以此作为自己团队凝聚力和战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权却不然,虽然从小饱读诗书,但在事业的“灵魂”(文化)方面,又岂是上述两大家的对手?因此,笔者戏称东吴相比魏蜀,为“没有文化”。既然没有文化,自然就碌碌无为。

反观我们的日化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三、管理

为什么要提到管理?因为一样事关成败。

1、曹操模式

曹操的管理是典型的、正规化的“大集团军”管理,也是三国中最好的、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因此曹操能成就魏国大业和最辽阔的地盘。

他不仅人才多,而且用人得当,能够量才而用,军纪严明,赏罚分明,重金广聘人才!是一支典型的、管理规范、非常有战斗力的强大的“集团军力量”!

如曹操自己的马车在行军途中受惊后践踏了麦田,其竟然拔剑自责,最后以割发代之。虽然故作姿态,但其治军严厉可见一斑。

曹操的管理模式,按照现代企业来类比,就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集团治理”模式,不任人唯亲,举才是用。

管理也非常规范、成熟,团队具有非常好的执行力和稳定性!笔者在行业多年的阅历和观察,认为在上海和广州存在少数几家这样的日化企业,他们将成为今后中国企业管理的“标杆”和丰碑。

2、刘备模式

相比曹操,“刘备模式”虽然有其独特和可取之处,却也为自己种下了事业失败的种子。用笔者的话说,刘备模式是“成也三兄弟,败也三兄弟”.

我们知道,“桃园三结义”与其说他们是三兄弟,不如将他们称为“刘备集团”:

刘备是集团大股东,关羽是二股东,张飞是三股东,而诸葛亮这厮等人,则是他们聘请的职业经理人。

“刘备模式”的先进性在于,当刘备在没有重金吸引人才的时候,懂得用“共同持股”来笼络人才,因此关羽和张飞相继成了“刘备集团”的小股东,构成集团事业的中流砥柱,不计个人得失,浴血奋战,终于让集团事业三分天下。

但“刘备模式”体现其先进性的同时,也存在其致命的要害。

根源是“刘备模式”的核心基因,就是三兄弟管理,三兄弟高于军纪、宪政,说通俗一点,“三兄弟自己就是宪法,一切由三个老板当时的心情和意志说了算”。因此,三大股东骨子里完全不把军纪、以及军师诸葛亮等人放在眼里,最终因为一意孤行,置蜀国于危难之中。

首先,关羽自作主张攻打曹操,却大意失了荆州;接着,张飞随意鞭打士卒,最后反被士卒取了性命;最后,刘备无视强魏威胁,一错再错,孤注一掷,亲率大军倾巢伐吴,也落得惨败。

“刘备集团”也因为“刘备模式”的管理实践失败,而彻底落败。

3、东吴模式

东吴的管理,对于孙权来说,其实就是一种现代企业的“企业托管”模式。

笔者认为,敢于放权的领袖+能力很强的职业经理人=企业托管。

因为自己不懂得如何治理军队,无奈只有将整个家业,托给个人能力比较强的职业经理人周瑜打理。孙权虽然天天在后院提心吊胆,但总比自己把军队折腾得一塌糊涂强多了,可谓大家都各取所需的一种管理模式。

四、团队

细看三国的成败和浮沉,实则一部“谁得人才,即得天下”的恢弘大史。

笔者在这里不想多费笔墨,只想简短说几句:

曹操的人才团队最强大,因此他能够占领和有效治理最辽阔的地盘;曹操晚年事业走向衰微,根本原因也是在于团队成员老化,人才优势不再。

刘备集团之所以能够击败晚年曹操,因为刘备集团的人才团队正值最鼎盛的时候,而曹操的团队却已走向衰微。诸葛亮六出岐山不能平魏,一则粮草不济,另外之一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任先锋”的人才危机!试问即使北方魏国被诸葛亮征服,那么多的城池能让谁来镇守和有效治理?!

东吴之所以迟早必败,因为东吴从根本上就缺乏人才、以及容不得天下奇才(庞统与东吴的擦肩而过)。

2019/11/15 | Tags:商场 | 网文 | 查看评论(0)

相关阅读:

回顶部
放心无公害:供应西瓜红甜红薯 实用网址
www.kuxiaoji.com | Powered By 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