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5日

儒释道塑造了中国文化

在伦敦的大英图书馆,又称不列颠图书馆,是英国的国家图书馆,享誉世界,为世间藏书的权威地之一。该图书馆广场树立有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是全球闻名的。

这世界十大思想家中,有三人来自东方(亚洲):老子、孔子、慧能(一作“惠能”),他们就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圣”。正是这儒释道三圣塑造了中国文化。

老子的诞辰是农历二月十五日,孔子的诞辰是农历八月二十一日(一说为八月二十七日),慧能(惠能)的诞辰是农历二月初八日。


老子: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又被人称为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据说出生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年二月二十五日卯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生活在东周的春秋时期,曾在国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被海外学者视为至宝。不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著名科学家把自己的科学发现归功于老子这个东方圣人的启示。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1943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他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孔子:有德无位的“素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阙里(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远祖为宋国贵族,殷王室后裔,因避乱而迁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徵在。

孔子的生年,《史记》记载为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公羊传》和《谷梁传》记为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年轻时做过为人相礼、料理丧事的工作,也做过替人管理仓库的“委吏”、看管牧场的“乘田”等。

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自十五岁起开始学习“六艺”。他学无常师,据说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好学而不厌。

孔子“三十而立”,自三十岁开始独立地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并且创办了私学,收徒讲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招收学生的教育家。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传统,促进了当时学术文化的下移,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

五十岁以后,孔子踏上了从政的道路,曾在鲁国担任过中都宰、司空(主管工程建筑)、司寇(主管司法刑狱)、相事(以相礼资格参加当时的国君会议)等。

五十五岁时,因与当政者季桓子的政见不合,孔子弃官出走,带着其弟子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卫、陈、曹、宋、郑、蔡诸国之间,在诸侯面前游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结果是处处碰壁,颠沛而不得其志。

十四年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之后,孔子重回鲁国,鲁哀公和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从事教育活动之外,潜心于夏、商、周三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七十三岁时,因病逝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后来被后世帝王封为“大成至圣先师”,也被后来儒者称为“素王”。

孔子有王者之德而没有王者之位,修订《春秋》是代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所以被后世称为“素王”。

孔子生活时代比苏格拉底略早,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人都善于在对话中运用修辞的技巧来教导启迪学生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也都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道德教化。

孔子在西方,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雅典哲人齐名;孔子不是宗教家,却常见与耶稣,穆罕默德,以及释迦牟尼相提并论。


慧能:佛教中国化的完成者

慧能,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东),三岁时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卖柴为生。

慧能不识字,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念诵《金刚经》而有所悟,经人介绍知道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东山寺有弘忍大师,于是安顿好母亲,前往黄梅拜见弘忍。

当弘忍听说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是个南蛮,难道也想成佛?”

慧能毫不胆怯地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听了,心中暗喜,让他到碓房去干活。慧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

一天,弘忍让众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但慧能没资格参加,因为他只是干杂活的。

神秀是众僧中的的上座和尚,他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见到此偈后默然不语,慧能也来到廊下,他要求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众人惊奇不已。弘忍在慧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慧能知道师父的意思,在这天半夜三更的时候来到方丈室,弘忍给他传授佛法,并传给他衣钵,让他连夜回南方。

慧能回到广东,隐遁于一群猎人中间。十五年后,他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观看法会。

寺院前挂着旗幡,有两个僧人在辩论。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他的话惊动了印宗法师。

印宗为慧能剃发,却拜慧能为师。第二年慧能去韶州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开山传法,开创南宗禅,在宝林寺说法长达37年之久。门人法海把他的话语编为《坛经》。

历史上只有佛祖所说的才能称为“经”,祖师大德阐释佛法的只能称为“论”,慧能的说法记录被称为“经”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慧能于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弟子迎其遗体归于曹溪。

慧能圆寂后,肉身不坏,其真身历经1300多年,文革中遭到部分破坏,现存于南华寺(即古代宝林寺)。

慧能创立南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慧能在佛教禅宗史上虽然被尊为“六祖”,却是禅宗的实际创立人,从他开始,“直指本心”“顿悟成佛”“担水劈柴,皆能悟道”,禅宗生活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禅宗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宗教范畴,而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以及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

20世纪以来,带着东方恬静达观精神的佛禅也走向了西方世界。西方接受禅的人,除了宗教团体外,还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希望用禅引导人们顺归人性和自然;也有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把禅作为调节心理和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之一。

来源公众号:儒风大家

上一篇 » 一位长者点评现当代人物

下一篇 »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概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