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9日

“立冬”漫谈


立下天地之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

立冬,是冬季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尽,立冬踩着厚厚的落叶,已急不可待地迈入。

立冬,告别了秋天的天高云淡,向着冬天的冰天雪地行进。

立冬,让冬天推开了她的大门,一场沸沸洋洋的瑞雪,将在某个早晨不期而至,把圣洁的地毯缓缓铺展,一直一直向前延伸,延伸到那一个迎娶新娘的美丽春天……



进入冬天,天地别有一种内敛浑厚、自由纯洁之美!

立冬带来冬天的颜色,白色的霜、白色的雾、白色的雪,白色的大地。

立冬带来冬天的气味,树根和泥土的味道,那么馨香!

立冬带来冬天的声音,那是阳光融化雪花的清脆,那是小草在大地的窃窃私语,那是一颗颗大树写满年轮的声音,那是湖水流淌的欢笑。

立冬第一候:水始冰。

古人造字,“冬”字下面的两点就表示水滴凝结为冰。此时中国北方天气已经寒冷,河水开始结上一层薄薄的冰。

立冬第二候:地始冻。

土壤中的水分因天冷而凝冻,土壤随之变硬,最终会出现天寒地冻的景象。



秋收冬藏之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冬”是“终”的意思,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

所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秋天结束,冬天悄然来临,同时也表示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收藏,躲避寒冷。

立冬第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蜃是大蛤,雉是野鸡。在冬天时节,野鸡蛰伏,而海边的蜃类会大量繁殖,所以古人以为蜃是野鸡变成的。

立冬的神奇,就像古人“雉入大水为蜃”的美丽想象,把已经走过的春夏秋变成了凝固的风景画,凝聚成了刻在心海里永远的记忆和珍藏。



冬天并不是真正的终结,它是孕育种子的季节,也是带给人们憧憬美好的季节;它把春花与秋实收藏起来,以休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的生机勃发作准备。  

人也遵循“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要在冬天进补。

谚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有了立冬吃饺子的习俗。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句俗话以及饺子的起源,传说和医圣张仲景有关。

相传汉代神医张仲景在冬日回乡,见乡亲好多人耳朵冻烂了,就发明了“祛寒姣耳汤”,治好了乡亲的烂耳病。这“姣耳汤”就是饺子的前身。



沟通神灵之祭

古代立冬这一天,天子要穿黑的衣服,骑铁色的马,带文武百官去北郊迎接、祭祀冬神“玄冥”。

“玄冥”这个词的意思是深远空寂。“玄冥之境”,是古人追求的一种去除贪欲、自满自足的忘我境界。

立冬之后,天地忽然就变得空旷了,山河大地,像是用线条勾勒的,简洁、朴素、悠远,人仿佛一下子站到了一个高处,突然看到了世间的真相。

人们把冬神称为“玄冥”,也许就是想用冬季的寒冷空寂来提醒我们,人来于自然,归于自然,一切执著,皆是虚妄。

而在民间,则要祭祀土地神和先祖亡灵,祈求他们保佑来年丰收。



传说当初土地公公问玉皇大帝:“我的庙可以盖多高?”玉帝说:“你把箭能射多高,就盖多高。”

土地公公有点贪心,把弓弦拉得太狠,断了,箭没射出去,就落了下来,于是他和土地婆婆只好住村头的半人高的小庙。

所以人们到土地庙祭祀时,应该提醒自己,不可贪心!

立冬这一天,人们担心生活在阴间的祖先会由于天冷而会受冻,还要给他们准备衣裳,就是用五颜六色的纸,剪出一尺多长的男女不同的衣裳。

在门口烧了纸衣,嘴里念叨着,请祖先来拿,这叫“送寒衣”。给自己先人烧纸衣的同时,会在旁边的空地上,给孤魂野鬼烧一点,因为无家的鬼是最可怜的。



平静开阔之境

立冬,当最后一片枯叶被风吹落,当繁华和喧嚣像潮水一样退去,一种清癯和刚毅脱颖而出。

庄稼被收割殆尽,目光和果实一起被收回场院,大地瘦得只剩下筋骨。

河紧紧地抱着水,直到抱成冰。远方的雪花,正酝酿着席卷而来。

立冬,每个心灵都需要寻找温暖之处。这个时候,静静地聆听大地的声音,回味生命的历程,那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秋收冬藏,这一天,不必感叹苍茫萧瑟,不如远离世俗的纷争,去安享一个悠闲的冬天,去感受冬季别样的风韵。



人,最好的心态是平静,最好的状态是开阔,最好的感觉是自由,最好的心情是童心。

立冬,不知不觉悄悄走进了冬天的童话,期待漫天飞舞的雪花,还有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冻得小手红红的小孩子的欢笑奔跑,还有蓝蓝淡淡的天空。

立冬,它素面朝天,恬淡平静,能让喧嚣止于寂静,可使浮华归于平淡;它为整个冬天注入了一种简约的基调,展开了开阔的意境,铺垫了一种沉默的性格。

立冬是季节的一个片段,季节是人生的一个画面。让我们在立冬时节收藏心情,攒足干劲,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来源公众号:儒风大家

上一篇 » 时代天问:中国教育希望何在

下一篇 » 一个人见没见过世面,看这两点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