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4日

“大暑”漫谈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过后就是立秋。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对应着起承转合。

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

夏季是承续,承春的勃发,续秋的灿烂。

大暑恰好处于夏秋两者的交汇点上,是一年最热的时节,度过大暑,秋天便遥遥在望了。



土厚水深,万物尽情生长

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依然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了三伏,热量积聚到最多,天气也就最热了。

谚语讲:“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今年中伏刚好撞上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大暑更加炎热。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徘徊在 35-40度之间。

新疆吐鲁番盆地,是全国最热的地方,清代诗人曾经说过: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讲述的是大暑时节多变的雷雨天气。

高温酷暑配上雷雨天气,所以这个时节往往又闷又热。

土地湿润,天气炎热,最适合草木生长。

所以这个时节,万物疯狂汲取养分,从作物到花草都进入一个疯狂生长的状态。

草木葱葱郁郁,蚱蜢、蜻蜓、蟋蟀,青蛙,各色的昆虫活蹦乱跳。蛙鸣、蝉鸣一声急似一声。

天地发威,仿佛要自焚一般,榨干所有的生命力,尽情展示它的魅力。

在《周易》的卦象里,此时节正处于恒卦时空,万物得其时,生长较为迅捷,人循天道,只要不犯太大的失误,守一个“恒”字,都能顺顺利利。



烈日暴雨,身心守静制动

这个时节,很多人都会感受到苦夏。

这是人体对天地的回应,是自身调节不及的副作用。

年少的时候不懂苦夏,眼里只有各色好玩的昆虫,中年尝遍百味之后,才开始明了“苦”的意义。

就像少年不懂大人为什么喜欢喝茶,不懂大人为什么会津津有味地吃苦瓜。品味“苦”,是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才能做到的事情。

作家冯骥才曾言:

年年盛夏,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苦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信心十足。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盛夏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

司马迁也说过,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世间人物,莫不发奋于“苦”,大暑的苦夏,最适合安静地修行。

今年大暑恰逢中伏,正是一年最热的时节。

《易经》里讲,亢龙有悔。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这时候不要再想着再进一步,而是要懂得谦抑。



大暑过后,立秋在望,阳气盛极而衰,由酷热转向清凉。

《雪心赋》里讲“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而阴阳轮转,寒暑交替。

《道德经》里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一阴一阳,此消彼长,万物循环往复,是以生生不息。

这启示人们,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的道理。世界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要安顿好自己的内心,得意莫自满,失意莫沮丧。

来源公众号:儒风大家

上一篇 » 郭嘉“十胜十败论”译释

下一篇 » 古代对各年龄段的称谓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