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霜降”漫谈



霜降变了天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代表秋天已是尾声,冬天准备登场。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随着霜降的来临,气候由凉爽转冷厉。

《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

只要降了霜,暮秋的足迹将被慢慢覆盖,秋意淡去,丰腴的金秋谢绝大地的挽留,要拱手离开。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

“风刀霜剑严相逼”,可以说在霜降这个节气最能体现秋的严威和肃杀。



霜降有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霜降以后,豺狼开始大量捕获猎物,以贮存能量,抵御寒冷。

豺狼将捕获的猎物一只一只,整齐地摆成一个方形,然后对着天空,发出长长的嗥叫。

在古人的观念看来,这种先陈列后再食用,是野兽举行一种祭天的仪式,感恩上天赐给食物,并祈祷山神容忍它对更为弱小的兽类的捕杀。

二候草木黄落

大地上的树叶开始枯黄掉落,徐徐飘落。无情的西北风将树叶吹拂得四处飞舞,满野色泽斑斓,一地落叶。

林间的小道上,也铺满了落叶,走在上面,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使得每一脚步,都像在与大地窃窃私语。

三候蜇虫咸俯

蜇虫也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对节气敏感的小虫小兽们,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里搬运食物。

它们不愿意凌霜傲雪,跟严寒做什么争斗。它们只想把洞口堵起来,懒懒地睡一觉。一觉醒来,又是温暖的春天。



白露寒为霜

对于霜降这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的细微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白色霜花,多形成于秋天晴朗的月夜。所以古诗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古人用露水来表示秋天的进程。

正式进入秋天的节气为“白露”,草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时候的秋天,透着年轻人诗意的缠绵,一如青春的脆弱和纯洁。

秋意渐浓,寒气加重,进入“寒露”,露水触手冰凉。此时的秋天,一如人到中年,饱经人世寒凉,遍历人情冷暖,变得通达人情世故而不失人情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了“霜降”,大地如老人的两鬓,一片斑白。寒霜初降,一如人到老年,苍茫智慧洞悉生命的奥秘,知天命而乐人生。

白露到霜降,这历程也形象地概括了人的一生。



履霜坚冰至

古人借助秋的肃杀之气,选择在秋天处决死囚、讨伐敌寇,但是“止戈为武”,穷兵黩武会国破家亡,于是古人选择在霜降这一天举行阅兵仪式。

霜降之日一早,一声炮响后,将士齐聚演武厅,先祭祀旗神,然后阅兵。

《周易》:“履霜,坚冰至。”寒霜满天之后,很快就要冰天雪地,所以要居安思危,而阅兵既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种“吓阻”手段,也是提醒自己,不可懈怠,横戈待旦,蓄势待发。

受霜降日阅兵的影响,民间有了一种风俗,在霜降日的前一天晚上,人们会在枕头旁边,放几粒剥好的栗子,等到第二天凌晨听到炮响后,立即拿过来吃掉,据说这样可以变得更加有力。



红叶醉秋色

大地白霜,秋风萧瑟,然而漫山遍野的红叶却给这个清寂的世界带来了别样的生机,层林尽染、万叶飘丹,寒秋的斑斓世界里,红叶成了最为明艳,最为亮丽,最为动人的色彩。

万类霜天竞自由,霜叶红透了漫山遍野,路旁野菊繁盛,三三两两成为一丛,闪耀在杂乱枯草中,自生美意。

经过风霜后的林木,是那样的庄重、深沉和含蓄,甚至每一片树叶,都变得成熟而优雅。“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种红,直往心里去,充满激情,像火一样。

红叶越是经霜打,就越是妩媚娇艳,楚楚动人,她们在秋日寒凉中的赤诚烂漫,弥散出的是阵阵暖意、片片绚烂。

人生也应该像这漫山红叶一样炽热、艳丽,尽情绽放生命的美。

严霜使得百草枯黄,却让红叶在秋色中醉颜欢笑。

“霜歇兰犹败,风多木屡摧。”人生固然多是风风雨雨,兰犹多败,木屡被摧,但关键是我们不能悲绝,不仅要活好,还要一路踏歌迎向未来,红红火火!

来源公众号:儒风大家

上一篇 » 要有悲剧才算人生

下一篇 » 使人腐败堕落的并不是金钱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